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丨大英烟公司旧址:百年烟厂 也是潍坊的红色革命摇篮

香烟资讯 2周前 (03-20) 3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报道

大英烟公司旧址,坐落在潍坊奎文经济开发区廿里堡,是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烟叶复烤厂遗址,同时这里也是山东潍坊最早的红色革命摇篮。近日,由山东省委外办、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云话山东”系列外宣活动活动走进潍坊大英烟公司旧址,探访潍坊最早的红色革命摇篮。

百年烟厂开启我国第一片烤烟叶历史

走进大英烟公司旧址,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大英烟别墅、华人账房、烤烟车间、储烟库6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及16座鸳鸯库房,6公里地道群等一批老建筑和历史遗迹,百年建筑见证了潍坊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百年沧桑。

1913年,英美烟公司在潍县试种美种烟叶成功,1917年在廿里堡建厂,从此开启了中国大陆第一片烤烟叶的历史。由美国烟草公司和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英美烟公司,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垄断集团,也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对中国烟草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家国际烟草公司。

期间,大英烟公司主要进行烟叶收购和复烤加工业务,在农业种植、工业发展、教育事业、金融往来等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战争年代,烤烟生产被破坏。直到1948年,潍坊特别市政府决定原廿里堡烤烟一厂(北厂)准备恢复生产,二厂(南厂)改由汽车设备厂保管使用,并成立山东省大华烟草公司。面对这个烂摊子,廿里堡烤烟厂马上组成修复工作队,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修复,并收烟复烤。统管烟叶生产、收购、复烤、销售等业务。当时,潍坊特别市人民政府将烤烟厂列为重点恢复企业,拨专款组织力量进行清理抢修。

1949年6月29日,山东省大华烟草公司职工会成立,廿里堡烤烟厂由军方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可以说,大英烟公司旧址见证了中国烟草复烤加工行业的兴衰荣辱,被称为中国烟草烟叶复烤领域“活化石”。

烟草生产同时修建学校 开展红色革命

大英烟公司不仅促进了廿里堡地方经济的繁荣,也孕育出红色革命的火种。

1917年,大英烟公司出资建立了潍县毓华高级小学和潍县毓华师范。两所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当时在潍县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先后走出了潍县早期的一大批共产党员,被称为潍坊早期革命的“双子星座”。在这里,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1925年8月被秘密当选为山东地执委书记,潍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庄龙甲利用代课老师身份,红色校长王全斌利用校长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将潍县早期革命的火种点燃。这里先后走出了庄雨村、庄立安、何凤池、胡殿武、郭家瑞等一批潍坊籍革命英杰。

潍坊1532实业有限公司党性教育中心主任于会栋介绍,这里不仅是中国烤烟的桥头堡和中国烟草的国家级工业遗产,也是潍坊的红色革命摇篮。

挖掘红色基因 打造党性教育基地

现在的大英烟旧址在深度挖掘红色基因的同时,已经成功打造成了“寻根铸魂”党性教育基地。据于会栋介绍,潍坊1532实业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为主要载体,打造了1532文化产业园,现已签约客户220余家,涵盖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影视制作、设计等多个行业。同时,依托建筑工业遗存和“寻根铸魂”主题展馆,该展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以“寻根铸魂”为主题,以百年潍烟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潍县早期红色革命为灵魂,把第一片烟叶的种植史、第一个复烤厂的兴衰史、百年潍烟的发展史和潍县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史有机结合,丰富了潍坊党性教育。

下一步,以“烟叶之源、工业之源、红色之源”为主题,加快“寻根铸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动静互补、课堂互动、历史和现代相互交融”的党性教育培训“核心区”。未来,在此基础上将建设中国烟草国家局党性教育基地、中国烟草历史文化博展区和中国烟草国家级博物馆。

责编:刘美显

审核:张瑞祯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