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1961年9月的一天,蒙哥马利元帅刚从英国飞到中国,准备跟毛主席谈谈战略合作。谁知道,一盒三五香烟竟成了他与主席之间最意外的“外交神器”。
晚餐时,蒙哥马利送给毛主席一盒香烟,表示礼尚往来,结果,几天后,毛主席亲自送上一份大礼:一幅亲笔书法《水调歌头·游泳》。
这可不是普通的字,这可是毛主席亲自给外国友人写的诗!你说,一盒香烟能换来毛主席的亲笔书法,这事儿多不合常理!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来看看这段史上最“香”的外交交换!
一盒香烟换一幅字,蒙哥马利赚大了
1958年,71岁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退役,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大人物了。无论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是阿拉曼战役,这位曾经横扫战场的军事巨头,早就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可是,1961年,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却还是个热衷于抽“三五”香烟的普通人,这一细节,成了他和毛主席之间的“无价交换”的关键。
事情发生在蒙哥马利的第二次中国之行,1961年9月的某个晚上,毛主席与这位老朋友坐在一起吃晚餐。
这两位大人物在一起吃饭,能谈些什么?有人说是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也有人说是各国之间的军事对抗。但不管怎么样,饭桌上肯定有那么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就在餐桌上,蒙哥马利从口袋里掏出了他的“三五”香烟,心满意足地递给毛主席。
战争年代的老将,眼里就能看出那份纯粹的烟瘾,不就是为了在长时间的军事指挥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吗?这盒香烟的背后,藏着多少战士与战役的故事,蒙哥马利这次送出的礼物,怕是带着那种年代的“沉淀”吧。
当时的毛主席,也算得上是个烟瘾不轻的人。一天不抽烟,他能把自己“憋坏”。想当年,不管是长江的波涛还是南湖的水面,毛主席的身影总伴随着一根香烟。
可是,大家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毛主席的烟具和生活中的小细节,怎能只是单纯的香烟就能换得的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的9月25日,毛主席却不再只是简单回赠一袋茶叶了。他亲自前往蒙哥马利住的宾馆,把一份极具纪实意义的礼物送到了元帅的手中——一张毛主席亲笔书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这可不是普通的诗词,这可是毛主席写的一首充满自己情感与思想的诗。当时,毛主席在1956年亲自畅游长江后,写下了这首诗,流露出对中国江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
你要知道,毛主席亲自给人写字,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少见的事。这个礼物,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礼物交换”。它不仅承载着毛主席对一个外国友人的尊重,也代表了当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
于是,蒙哥马利,凭借着那一盒香烟,居然换到了无价之宝——毛主席的亲笔书法。你敢信?我都替他开心!
说实话,蒙哥马利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在日后会被人津津乐道,成为历史的珍贵一刻。而这一张毛主席的书法,成了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件毛主席的亲笔作品。
你想想,如果这是现代的某位外交官,他能凭一盒香烟换回一副如此重的礼物,估计会被送到历史书里写几行。
大佬们的另类“礼尚往来”
有人说,外交不是拿来交换香烟和诗歌的地方,而是国家利益和战略的较量。但你仔细想想,历史上的许多外交事件,其实都能从一些不起眼的小礼物中看出很多深刻的含义。
就像这次,蒙哥马利送烟,毛主席送字,似乎一盒香烟就能给整个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增添几分“温暖”与“深情”。
要说起历史上哪些看似不起眼的交换礼物,几乎每个大国的外交史中都有这么几笔让人忍俊不禁的“另类交易”。
比如英法历史上的一些条约,签订的背后不是豪华宴席,而是“酒和杯”,有些国家领袖之间的友谊就从几瓶美酒或一双酒杯开始。可这酒杯,最后可不仅仅是朋友的象征,还可能在两国的未来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外交风格。毛主席的外交手腕可以说相当高超,他懂得如何通过细节来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送出那副字,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文化传递,建立了与对方的精神联系,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中国的礼物,往往不仅仅代表一份物质,而是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当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件事不过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偶然事件,殊不知,这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西方,很多外交活动的核心是物质和利益,而在中国,尤其是在毛主席的外交中,礼物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像《水调歌头·游泳》这样充满个人情感的礼物,能够在两国领导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种“文字”上的交流,比任何形式的金钱交易都要有分量。
那些年主席留下的“字”
毛主席的字,从早期的“毛体”字形,到晚年的笔力,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革命者的豪情和领袖的风范。可是,毛主席亲自赠送书法的机会,少之又少。事实上,蒙哥马利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幸运儿之一。
要知道,毛主席不轻易把自己的亲笔书法赠送给外宾,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忙于政务,更因为这份书法是承载着中国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
无数人尝试过送礼,但很少有人能得到毛主席亲自书写的“字”。事实上,这种礼物的背后,象征着一种国力的自信和文化的宽广。
不过,除了蒙哥马利,毛主席还曾赠送过书法给一些国内外人士。1956年,毛主席曾亲笔书写《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内容自然是与革命事业紧密相关的。
而他送给外宾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是与中国文化、历史相关的诗词,这既体现了他的文化自信,也展现了他作为领导人对于文化传播的高度重视。
从《水调歌头·游泳》到其他赠送的书法作品,毛主席的每一副字,都是一篇活生生的历史,承载了那个时代的中国自信与革命情怀。
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的承载,才让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毛主席的字迹,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而对于蒙哥马利来说,这副字,也许并不只是一个外交礼物,它更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文化碰撞和两国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参考资料
文汇记忆 | 诗人毛泽东:1915年,他用化名“二十八画生”发出一则《征友启事》.文汇网.2018-11-27